医药无尘车间作为药品生产的核心载体,其施工验收直接关系药品质量与患者安全,必须以《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(GMP)》《洁净厂房设计规范(GB50073)》为刚性标准,通过分阶段、全维度的精细化验收,构建“施工-检测-整改-达标”的闭环体系。
1.隐蔽工程验收(施工中同步开展)
隐蔽工程是验收的“重中之重”,一旦封闭后整改难度极大,需重点核查三大核心:
管线系统:风管采用304不锈钢材质,内壁电解抛光粗糙度Ra≤0.4μm,法兰连接垫片需为无纤维脱落的硅橡胶垫,通过漏光法检测无渗漏;电气管线穿管保护,强弱电分离铺设,接地电阻测试值需≤4Ω,防静电接地系统电阻控制在10⁶-10⁹Ω。
结构密封:墙面、吊顶彩钢板拼接处密封胶饱满均匀,无气泡、开裂,胶缝宽度3-5mm;墙角圆弧处理半径≥50mm,与地面、墙面衔接无缝隙;管线穿墙、穿吊顶处套管密封密实,无松动或缝隙漏风。
基层处理:地面基层打磨平整,平整度误差≤2mm,含水率低于8%,环氧涂层施工前需做附着力测试,拉拔强度≥1.5MPa;防水层完整无破损,做24小时闭水试验无渗漏(尤其针对无菌区与仓储区)。
2.分项工程验收(单系统完工后)
各功能系统完工后,需单独开展性能检测,确保符合设计要求:
净化空调系统:风管漏风率检测≤2%,高效过滤器(H14级)扫描检漏漏风率<0.1%;气流组织满足单向流要求,核心无菌区(A级)气流速度≥0.36m/s,均匀性偏差≤±20%;换气次数按洁净等级达标——A级区≥360次/小时,B级区≥200次/小时,C/D级区≥15-20次/小时。
围护结构与门窗:彩钢板墙面、吊顶无变形、划痕,接缝密封性通过压力衰减试验验证,相邻区域压差维持在10-15Pa;气密门关闭后密封性能良好,自动闭门器响应灵敏,双层密封胶条无破损;观察窗玻璃无划痕、结露,密封胶无老化开裂。
给排水与消杀系统:纯化水、注射用水管道采用316L不锈钢,内壁电解抛光,管道坡度≥2‰,通过钝化处理与完整性测试;紫外线消毒灯安装高度≤2.5m,照射强度≥70μW/cm²,应急喷淋与洗眼器出水压力达标,距离操作区≤30m。
3.竣工综合验收(整体完工后)
全车间施工完毕后,开展系统性综合检测,覆盖所有关键指标:
洁净度检测:委托具备CMA资质的第三方机构,采用激光粒子计数器检测,A级区(无菌操作核心区)每立方米≥0.5μm微粒≤3520个,B级区≤35.2万个,C级区≤352万个,D级区≤3520万个,连续检测3天,每天3次,数据均需达标。
温湿度与压差:无菌生产区温度控制在22±0.5℃,湿度45%-55%;仓储区温度18-26℃,湿度35%-65%;相邻洁净区之间、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压差≥10Pa,气流从高洁净等级向低洁净等级定向流动,无倒流现象。
微生物检测:沉降菌检测(A级区≤1cfu/皿,B级区≤10cfu/皿)、浮游菌检测(A级区≤1cfu/m³,B级区≤10cfu/m³),采用撞击法或沉降法,在生产模拟状态下连续检测3批,无异常微生物滋生。